鸭王

【暑期卓越学堂】鎏金铜蚕映汉韵,绿桑银丝绘振兴-鸭王暑期社会实践队探访石泉"金蚕之乡"产业

发布时间:2025.08.15

  鸭王“汉江帆·石泉乡村振兴实践队”走进陕西省石泉县池河镇“金蚕之乡展览馆”,深入调研蚕桑产业的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探索这一传统农业如何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金色引擎”。 

  在金蚕之乡展览馆内,实践队员们首先被鎏金铜蚕的VR展示柜所吸引。这件1984年在石泉县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以其精美的造型和完好的保存状态,生动印证了当地两千多年的蚕桑养殖历史。通过展览馆丰富的图文展板、实物展示和多媒体演示,队员们系统了解了汉代蚕桑业的繁荣景象,以及石泉作为"金蚕之乡"的历史渊源。 

  (讲解员正在VR模型前向队员介绍鎏金铜蚕的历史) 

  讲解员详细讲述了这件国宝级文物的发现过程:1984年,石泉县池河镇谭家湾村的一位农民在淘金时,意外发现了这枚长5.6厘米、重0.01千克的汉代铜蚕。经过专家鉴定,这件制作精美的铜蚕为汉代遗物,其造型逼真,做工精湛,是汉代蚕桑业兴盛的重要物证。 

  "这枚鎏金铜蚕的发现,为我们揭开了古代丝绸之路的一段重要历史。"讲解员介绍道,"汉代时,石泉所在的汉江流域是重要的蚕桑产区,这里的丝绸通过丝绸之路远销西域。铜蚕作为陪葬品,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蚕桑生产的重视。" 

  (队员们正在了解与鎏金铜蚕背后汉代蚕桑产业的状况) 

  展览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和实物展品,生动再现了汉代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队员们了解到,当时的石泉不仅盛产优质蚕丝,还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货物集散地。通过这条横贯欧亚的商路,中国的丝绸、茶叶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而西域的葡萄、胡麻等物产也传入中原。它不仅是汉代蚕桑业的见证,更是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缩影。 

  在随后的参观中,队员们还了解到现代石泉如何传承这一历史文脉,将蚕桑产业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展览馆还通过展示了目前池河镇的蚕种培育到缫丝织绸的完整流程。 

    

  (缫丝织绸过程示意图) 

  "我们要让鎏金铜蚕讲述的故事继续下去。"展览馆负责人表示,"通过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推动蚕桑产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此次调研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历史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价值,实践队将结合调研成果,为当地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建议。 

  通讯员:杨佳荷 摄影:姜楠 审核:许欣妍

附件下载: